2011年8月28日 星期日

為何要復育水梯田環境?

為何要復育水梯田環境呢?你可能常看到「水田」,也常看到「梯田」,但水田類型的梯田較少見,是台灣先民們在多坡地的環境中發展出的農耕智慧。


水梯田兼有農業生產效率、梯田的美麗景觀以及水田可孕育生態的生物多樣性優點,幾年前,官方單位有專家學者開始留意水梯田陸化造成的問題,並著手復育水梯田環境的計畫;而我們也正討論著復耕的可能性,於是因緣際會的互相得知了對方有著相似的目標,成為合作夥伴。

以下,是來自林務局的訊息。請大家來聽聽這位夥伴的想法吧!



水梯田的美麗與哀愁


水田是國際溼地公約與國際自然保育聯盟(IUCN)所定義的濕地環境,與天然濕地完全相同,具有水資源涵養、地下水補充、溫濕度調節、生物多樣性保育等多元化的價值與功能。


水梯田則是先民順應台灣山區的地形開闢而成的階梯狀水田,比起一般水田,水梯田擁有更重要的生態功能。水梯田大多是水田濕地與森林兩個生態系的交會帶,邊際效應使其擁有比單一生態系更豐富的生物多樣性;而與山區溪流水系連通的水梯田,除了具有水系生態廊道、地下水補充與滯洪的功能外;還在湍急的溪流之外,形成緩流濕地,擴大了水域面積,豐富了棲地多樣性,提供生物更多元的運用。


森林-聚落-梯田-溪流共構而成的農業濕地生態系,除了提供溪流與森林生物的生活史中極為重要的生態補償外,水梯田也蘊含了人與大自然合諧共生的智慧,是台灣極具特色的文化地景。


雖然水梯田在生物多樣性保存、水土保持、生態維護、文化保全等方面都有極為重要的功能,但是除了農業生產,水梯田的多元價值並未受到普遍的重視;隨著農村的高齡化,臺灣農地休耕的面積在近年來大幅增加,生產成本較平地水田更高的水梯田,紛紛因為農民棄耕而荒廢陸化。


林務局重要農業濕地生態保存與復育計畫


林務局近年來注意到水梯田陸化在生態、文化甚至糧食生產上的多重危機,由於農田生態系亦為野生動物保育法明訂之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,因而於98年開始在新北市金山區的八煙聚落、貢寮區吉林村,以及花蓮縣豐濱鄉的石梯坪,針對當地具有重要生態功能與文化地景價值的珍貴水梯田環境,推動復育與保存之工作。


這項計畫是期望結合地方政府與民間團體共同協力,邀請、鼓勵農民將所屬的水梯田重新整理、蓄水與進行維護,或是進行無藥復耕與續耕,共同參與濕地生態環境復育工作。


在濕地生態復育後,林務局與合作的民間團體除了協助水梯田特色農產品的行銷,也將協助或輔導社區善用濕地生態與地景資源,發展有限度的生態旅遊,讓環境復育的效益最終能回饋農民的生活與生計,使珍貴的自然與文化資源得以永續保存。